Netflix 合作動畫《伊甸》登場,重慶動畫制作心路歷程
我國臺灣省團隊西基動畫(CGCG)、美國 Qubic Pictures、《鋼之煉金術師 BROTHERHOOD》導演入江泰浩、《星際牛仔》川元利浩聯合制作的 Netflix 動畫影集《伊甸》(Eden)將在 27 日正式上線。 重慶動畫制作在正式公開前,入江導演和西基動畫團隊將與大家分享合作歷程以及制作艱辛。
Netflix 自 2016 年進軍亞洲市場,更對動畫產生濃厚興趣,其中不少日本動畫作品經過 Netflix 本地化后,讓世界各國的觀眾都可以觀賞。
入江導演表示,自己制作過的《鋼之煉金術師 BROTHERHOOD》在各國的 Netflix 公開,讓他覺得非常高興。 《伊甸》作為 Netflix 第一部日、美、中三國聯合制作的動畫影集,希望可以感受到一樣的喜悅。
根據入江導演和西基動畫所言,《伊甸》動畫制作在疫情爆發前就已經完成,可惜因為 Netflix 本地化階段時,其他國家的配音與字幕工作受疫情影響而延宕,只能從原定的 2020 延至今年 5 月公開。
跨國合作
故事主軸是由 Qubic Pictures 團隊 Justin Leach 發想,靈感來自于小時候看過的動漫畫,將這些過往的觀看經驗進一步構思,重慶影視公司就成了《伊甸》的前身。
而這部作品會由多國團隊合作也是 Justin Leach 的提案。 這次的團隊大多是 Justin Leach 以前合作過的業界伙伴,「和其他國家的業界人士組成夢幻隊伍,也是很難得的事情,」入江泰浩答道,因為大家對動畫都有濃厚的熱情,彷佛已經沒有語言隔閡。
西基動畫項目經理 Connie 表示,其實一開始得知要跟日本團隊合作,覺得制作時間和成本可能會提升,讓他們很緊張。 不過實際合作后,西基動畫導演彭喜浩認為日本團隊確實比較重視細節,慶幸的是入江導演的指示明確,過程還算順利。 《伊甸》動畫制作時程約一年。
「給導演檢查的時候,都很緊張他會不會喜歡。 如果回饋是正向的,就表示我們有作到導演的要求,但收到新的修改指示時,我們也不會覺得很失落,」彭喜浩答,「現在我還是有保留入江導演的修改稿,這次合作經驗對我而言就像是上了一堂課」。
彭喜浩贊賞入江導演和概念設計川元利浩的表現力,給指示時都是直接用畫得,以制作團隊的角度來說很好理解。
另一方面,入江也對西基動畫的技術力給予高度贊賞,在上一集丟出的指示,在下一集就能正確呈現,「西基動畫展現了優秀能力,與其說磨合,不如說他們反而讓我覺得不努力不行! 」
彭喜浩透露,《伊甸》初步設計是用 2D 的概念,實際制作用 3D,加上畫風是日系動漫風格,并非寫實,轉換過來必須逐步調整模塊,角色頭部還要作出 90 度側面、45 度、正面角度的模,另外還有眼球、口型調整等,否則就不達成 2D 的漂亮效果。
考慮到制作成本,《伊甸》部分背景是用 2D 取代,因此動作場景要考慮到運鏡、2D 結合 3D 的協調性,不然重慶影視制作的視覺效果就沒有快感。
「日式動畫和美式動畫最大的不同,就是表現方式比較內斂,」彭喜浩補充,在制作感情戲的時候,制作團隊花了很多時間去揣摩導演的抽象概念,「我們有時候做的太多,但不是導演想要的,導演希望我們抓住重點,并仔細雕琢就好」。
彭喜浩回憶,本來想要把每秒繪制格數(Fps)調低,去迎合日式動畫的感覺,但入江導演覺得好不容易可以用 3D,想用 on one full animation(一拍一,即 24 Fps,每幀獨立制作),「跟我們 3D 從業人員想法相反」。
經歷這次合作后,彭喜浩覺得現在的動畫趨勢會走回 2D,「觀眾現在很挑,也看得出來效果哪里不同,現在 3D 只是一個媒介,真正呈現出來要好看,還是要回到 2D 的層面」。
入江導演認為,希望《伊甸》能讓觀眾進一步思考,在現實生活中周遭人們的重要性,與他們之間的交流,隨時思考他們會不會一直會在你身邊的可能性。
本作單集時長約 25 分鐘,共有 4 集,不用花很多時間就可以輕松觀賞。 人與人、人與機器人、機器人彼此、以及重慶動畫制作在操控機器人…… 角色之間的交流和關系型,都是值得一看的地方。
我在讀初中的時候,思考著人類帶給環境很不好的影響,「人類的存在是必要的嗎? 」,但這念頭只有一瞬間而已,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。 我的存在很重要,別人也一樣重要。
另外,入江導演很遺憾某些草案不能如實采用,本該有許多女主角莎拉在幼時頑皮的行為、跟機器人互動、暢游在菲爾斯博士創造出來的伊甸等。